吕志辉应邀出席西部氢能博览会并介绍氢化镁制备新工艺
8月15日,富德金煜董事长兼总经理吕志辉博士应邀出席在榆林举办的西部氢能博览会,并以“‘一锅法’制备高纯氢化镁材料的新工艺”为主题发表演讲,深入介绍了这一创新技术的研发背景、研究现状、中试计划以及应用前景。
镁基固态储氢是氢气储运最佳解决方案
吕志辉博士首先介绍了中国氢能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截至2023年,我国加氢站超过400座,氢气供给主要是管束车运输,运费占氢气总成本40%左右。氢气储运高成本问题严重制约着整个氢能产业的发展。
低成本、高安全、高效率地解决氢气储运难题,实现氢能储运产业化,镁基固态储氢是最佳路径。而氢化镁具有储氢量高、安全环保、原料资源丰富、可逆性好、利用形式多样等优点,是储氢首选材料。
“一锅法”制备高纯氢化镁材料技术突破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陈萍研究员、曹湖军研究员团队在固体储氢材料领域深耕20余年,形成 “一锅法”制备高纯氢化镁材料的新工艺和一锅法制备储氢用氢化镁材料专利技术。大连富德金煜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榆林中科清洁能源创新研究院强强联合,共建“氢化镁材料和相关产品的生产研发关键技术中试平台”,在大化所专利技术基础上,研发出世界领先的氢化镁规模化生产技术,编制了氢化镁储氢材料生产技术工艺包,满足工业装置设计建设要求。
目前氢化镁规模化制备技术优化工作已取得关键性突破。在榆林创新院实验平台已合成60批次氢化镁,其储氢密度超过7.2wt%,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中试产线产品每年可储运氢气3240吨
吕志辉博士分享了富德金煜氢化镁中试产线建设情况,目前正在榆林如火如荼建设中,计划9月中试产线产出合格氢化镁产品。中试产线每年生产氢化镁150吨,初次合成储氢10.8吨,氢化镁在应用场景按每年循环吸放氢使用300次计,每年可储存运输氢气3240吨。从应用场景来说,每个氢能车单次加氢气5公斤,可以为648000车次加氢。
最后,吕志辉博士结合氢气在交通、储能、化工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展望了固态储氢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氢能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固态储氢技术的逐步成熟,镁基固态储氢将成为氢能储运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推动我国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富德金煜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致力于将氢化镁规模化生产工艺推向更高水平,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来源:富德金煜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