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人物 > 正文

【巾帼风采】朱近英——英姿担道义 兰心蕴从容

人物 6年前 2019-09-26 浏览 150

朱近英,广东丰顺县人,中山大学EMBA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冠鸿科技(惠州)四维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客家商会理事、惠州市丰顺商会名誉会长、惠州市女企业家协会理事。

闻其名、睹其人,很难将朱近英与她从事的行业联系在一起。五金化工行业,尤其是金属表面处理剂、电镀、烤漆领域,企业的“头把交椅”惯常是男人的位置。即便有女人涉足,也必得雷厉风行,风风火火的“铁娘子”姿态,才能镇得住场。

但是她,娴静、清雅,言谈呵气如兰,气质温润如玉,身上有种让人安静的力量。这样的性情、外貌,不知情的人,很容易将她看得柔弱,心生怜惜。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温婉如水、恬静如兰的女子,不仅用她的坚韧英姿、敏锐思变,立广东、拓昆山,一路披荆斩棘,于镁、铝合金表面处理化学药剂的市场上,奠定“冠鸿化工”的绝对话语权,更柔肩担责、丹心不渝,修善行,助家乡,多年如一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遗余力,积极推动家乡的养老助学问题。

从果敢处见果敢,于容处书从容,本期封面人物,走近冠鸿科技(惠州)四维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鸿化工”)董事长朱近英,同样的铿锵玫瑰,不一样的巾帼风采。
—题记

为自由 误打误撞入行

镁、铝合金表面处理化学药剂于笔者来说,是个盲区。为了便于笔者直观理解,正式采访前,朱近英让人拿来一个手机壳。

“镁合金具有质量轻、刚性好,导热和导电性能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自行车、汽车产品之中。但镁合金也同时存在耐蚀性能差、易氧化等缺点,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化学药剂的表面处理,增强镁合金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朱近英一边拿着手机壳,一边生动解说。

而说这话的时候,朱近英眼睛里闪耀着光亮,俨然一位行家里手。“这可是我的专业领域!” 朱近英笑着调侃。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十九年前,对于镁、铝合金表面处理剂,朱近英与笔者一样,是个“门外汉”。

十九年前,当千禧年的第一缕阳光投照在南粤大地上的时候,也照亮了一群热血青年的创业梦想。这一年,毕业于财会与文秘专业的朱近英,受一位化工行业朋友的影响,放弃了原本条件优渥的专业对口工作,踏上了化工品贸易的创业之路,创立了冠鸿化工。

“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时间自由一点,可以照顾家庭,陪伴孩子。”朱近英说。

但让朱近英没想到的是,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前行,她原本单纯的创业初衷迸发出了更多的可能。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依靠充沛劳动力和完善基础设施等优势,中国代工产业跃进式发展,富士康、TCL等成为代表企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业务员从富士康拿回一块镁铝合金板,询问朱近英有没有办法进行表面处理。虽然不懂行,但怀揣“全力帮客户解决问题”的质朴想法,凭着在化工行业浸淫一段时日的经历,朱近英在朋友的帮助下,辗转找到了韩国的一家技术处理中心。

“韩国提供的技术,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却为我们的提供了方向。”朱近英介绍,跟韩国购买了技术后,她当机立断建实验室,进行技术开发。

经过反复的攻关与试验,镁、铝合金表面处理化学药剂顺利投产。在此之前,这些产品全部要从美、日、德等国家进口,成本高企。由此,冠鸿化工成为国内第一个能够独立提供镁、铝合金表面处理化学药剂的企业,并成为富士康的固定合作伙伴。

太单纯负债200多万元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是一个商场老手,有着这样良好的开端,肯定会御风驰骋,一往无前。但创业之路,于商场新丁的朱近英来说,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成为富士康的合作伙伴后,懵懂单纯的朱近英,不太了解客户送货、对账、开票、入账、付款的结算方式和流程,只以为送货出去,就可以坐等收钱。

4个月后,按照预先约定的结款日期,朱近英到客户那里收钱,才被告之要一一过了流程才行。而流程全部走完,还要再等上4个月。

一边是人工运营成本日日不停,一边是材料商的货款要结,因为自己的懵懂单纯,朱近英背上了200多万元的债务。

十多年前,200万元,无论对一个怎样的家庭而言,都是一笔天文巨款。“那段时间总会一个人躲在阳台,整夜整夜睡不着。”虽然一脸的云淡风轻,言语中却掩饰不住的沉重,朱近英无奈笑言,“那时几乎跟身边所有的人都借过钱,三千元也借、五千元也借。”

不过短暂的波折,算是朱近英创业路上的一次学费。捱过4个月的结账期后,朱近英位于东莞塘厦的冠鸿化工迎来蓬勃上升期。

“因为我们的产品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所以基本不愁销售,订单也比较稳定。”朱近英说。

2003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在苏州昆山的工业园建立镁合金事业部。经富士康的要求,配套供应商要在当地服务,朱近英也到了昆山建厂。

说起昆山公司成立的过程,朱近英又一次说到了自己的单纯。“16年前,昆山发展还很落后,听说我们要去买地建厂,当地政府非常支持,说可以批给我30亩的地。”朱近英爽朗一笑,“但那时比较单纯,资金也不够,不懂得土地款是可以分批支付,最终只拿了5亩地。”

搭工棚、建厂房,随着昆山公司的落地生根,为保持广东公司的正常运营,朱近英开启了长达6年的广东、昆山两地奔波的日子。

“自己辛苦倒是没什么,最怕是因为自己的繁忙,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坦言身为职场女人有诸多不易的朱近英,再三权衡之后,作出了让孩子转学到昆山的决定。

屡创新天下谁人不识君

采访中笔者发现,无论是谈到创业中的艰辛,还是说起女性创业者的不易,朱近英语气中虽偶有沉重,但始终未改的是淡定从容。这份淡定从容,有千帆过尽终不悔,更有天下谁人不识君。

说到“天下谁人不识君”,可是一点夸张都没有。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朱近英,在为客户提供镁、铝合金表面处理化学药剂的过程中,发现客户喷涂后的不良品直接报废,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成本开支。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冠鸿化工在技术团队的努力下,研发出不伤害镁铝合金的剥漆剂,让喷涂后的不良品,涂层剥离掉而不伤素材,让素材可以重新使用,从而降低不少的成本。这款产品当年就让富士康节约了几百万成本。

凭借镁、铝合金表面处理化学药剂和镁、铝合金脱漆剂两大核心技术,冠鸿化工依托昆山迅速打开了华东以及国内市场。通过镁、铝合金协会的平台搭建,开拓市场非常顺利,除富士康外,冠鸿化工先后与TCL、华为、联想、可成科技、中镁科技、比亚迪、神达电脑、巨腾国际等等世界级电脑、手机代工厂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而随着客户版图的扩充,冠鸿化工的业务更是发展到深圳、苏州、上海、郑州、烟台、重庆、南京等地。可以说,彼时的冠鸿化工,在镁、铝合金金属表面处理剂的市场,已然是占据市场份额很大的品牌。

有远见择址惠州建基地

2009年,就在昆山公司发展势头迅猛的情况下,朱近英毅然作出了另一个决定:重回广东,在惠州建厂!这个当时看似让人难以理解的决定,经过市场的洗礼和时光的印证,变成了先见之明。

原来,从到昆山设厂,到布局全国,冠鸿化工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昆山也在城市化进程中,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优化人居环境,化工行业肯定要外迁。即便不外迁,也要对生产基地进行升级改造。”朱近英以女性独有的敏锐视角,迅速捕捉到可能存在的市场变数,先知先觉地布局调整。

占地仅5亩的昆山厂区显然掣肘了企业发展的脚步。为满足规范化、安全性、更环保等硬件要求,朱近英收购了位于博罗县湖镇镇的惠州四维化工有限公司的土地以及立项。

“我是广东人,如果有得选择,肯定想回到自己的家乡。”朱近英的一番剖白,为择址惠州做了最好的注脚。

经过四年多的建设,一个占地3万多平方米,集金属表面处理剂研发、生产和销售多功能于一体的生产基地矗立在了世人面前。以安全为生命,以研发为核心,以质量为根本,以环保为宗旨的冠鸿化工,先后通过了各项管理体系认证,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并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跟踪服务体系。

在随后的几年中,逐步汇总各项业务管理的冠鸿化工,开启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也就在这个期间,为丰富产品结构,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冠鸿化工逐步扩充了业务范围,从真空电镀涂料,到塑胶机壳漆,从弹性漆、各种天拿水,到五金烤漆,从双组分PU涂料,到UV光固涂料,与原有的镁、铝合金表面处理化学药剂,以及镁、铝合金脱漆剂王牌产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四维化工和精密五金的产品供应链,昆山、惠州两家企业年产值共达好几千万元。

就在朱近英事业升腾的时候,她的生活也同样回报给了她惊喜。不管多忙碌,一直坚持把孩子放在身边照顾,被现实证实是个明智的选择。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被世界名校伦敦大学录取。朱近英因此成为亲戚朋友眼中“育儿的楷模”。

评较企业发展的成绩,朱近英依旧淡然恬静。“镁合金虽然性能好,但成本高,应用范围较窄,市场份额有限,企业发展到现在,很难再有更大突破。为寻求企业更长远的发展,我们正与一家韩国公司洽谈,重点开拓铝合金和涂料的市场。”朱近英透露。

而说起孩子的未来,朱近英亦是一脸随意与从容。“他的性格更像一个理工男,不太适合,也不太喜欢商场,他更倾向于从医,我尊重他的选择。”朱近英直言。

念乡情不遗余力为公益

采访告一段落,朱近英拿起了桌上的桔子,一边劝让着笔者吃,一边笑着说起桔子的故事。

一次,她在饭店饭后吃水果时,闲聊中知道橘子是饭店老板娘同学农场直供的,今年的桔子大丰收,但很多销不出去,果贱伤农啊!“这些桔子都是绿色无污染的,味道酸甜可口,卖不出去真的很可惜。”朱近英不仅自己订购了一千 多斤的桔子作为礼品送给客户,还发动了身边的朋友,积极为果农开辟销路。

随着交谈的深入,笔者发现,帮助果农卖桔子,并不是朱近英的心血来潮,而是习惯使然。在她多年创业的征途上,始终有一个习惯如影相随,那就是“公益”。

出生于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一个小山村的朱近英,自幼便跟随父母去了深圳生活。但搬得走的小家,斩不断的乡情,在繁华都市长大的朱近英,始终难以割舍的是对乡土的感情。

创业第二年,返乡帮父亲置办老宅后面土地的朱近英,由于钱不够,地没买成,干脆将身上全部现金,捐给了故乡的敬老院。也自那一年开始,无论身在广东,还是昆山,朱近英都会在每年春节返乡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给他们点零花钱,给他们买一些生活用品,再给院长留点钱,以备老人的不时之需。

而为帮助村里老人们的生活保障,朱近英还自掏腰包30多万元,为村里1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买了社保,并与村委积极推动解决村里老人养老问题。

2015年,想到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住在半山腰,村里很多老人门都没出过”的话,朱近英萌生了让村里老人出去旅游的年头。她把这个念头跟村书记一说,两人一拍即合,一个出资,一个出力,在先后召开3次会议,确保老人安全万无一失的前提下,一支浩浩荡荡的老人旅游队,向他们心仪已久的潮汕地区出发。

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养老问题上思虑周全的朱近英,也没有忽视对贫困孩子们助学关爱。她积极参与朋友发起的“青玄基金会”,针对梅州籍的贫困学生,定期给予捐资捐物,关爱呵护;她自己还认捐了20多个贫困学生,最早资助的学生已经毕业工作。

此外,在家乡修路铺桥、支援家乡建设等公益活动中,也总能看到朱近英的身影。

“黄金镇以前很贫穷,从学校到路、桥,基本上都是乡贤捐赠建设的,我们那里有非常浓厚的公益氛围。记得很小的时候在老家读书,学校组织我们列队欢迎南洋华侨返乡建设。那一幕镌刻脑海深处,至今仍印象深刻。我虽然不能像知名乡贤那样做的那么多,但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朱近英坦言,“我们作为村子里最早出来的人,总要为家乡出一点力。”

笔者手记

从南粤大地到烟雨江南,从财会秘书到化工专家,朱近英的人生,华丽、缤纷,转换的顺理成章,改变的优雅从容。她打翻了传统观念中“强大女性必然不近人情”的刻板印象,既果敢,又娴静。两种不同的性格,在她身上如行云流水般完美演绎。

记得在采访前,帮忙联络的工作人员介绍,朱近英入惠州市女企业家协会十年,却鲜有声音发出,更多的时候,是在一旁静静地倾听。但却绝不让人感到高冷、疏离,而会让人感到亲近、舒适。

短短两个小时的采访,笔者深有同感。她的话不多,却能在只言片语间,迅速触及问题根本。谈过往,忆从前,说艰辛,道不易,她从不过分渲染,哪怕说到因为单纯,负债200多万元,她也是爽朗一笑,自我调侃。而说起公益,说起获得的奖项,她也是一再地强调:不提为好!

与她交谈,会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一种淡定从容的安静力量。在这样的力量面前,再大的阻挠,再多的曲折,似乎都不值一提。这样的朱近英,很容易让人想起杨绛先生的那句话: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这就是朱近英,一个娴雅、从容,如兰如玉的清雅女人。

- END -
- 0人点赞 -
评论已关闭
not found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