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全国铸造行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在本职工作中业绩突出的青年铸造工作者,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批准,在全国铸造行业范围内设立“全国铸造行业优秀青年人才奖”。该奖项评选工作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组织实施,此项工作自2015年起开始施行。
“全国铸造行业优秀青年人才奖”的表彰对象为在以下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青年铸造工作者:
(1)在科学研究中有独到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对铸造技术发展有促进作用;
(2)在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有创新性构想,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在企业科研攻关、技术创新等工作中业绩突出,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4)在铸造生产和研发中,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做出突出贡献,并已取得一定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5)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推动了我国铸造业发展,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2019年“圣泉杯”全国铸造行业优秀青年人才奖颁奖典礼将于2019年10月30日上午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
同期,“2019中国铸造活动周”、“2019世界铸造组织造型材料及工艺国际论坛”、“2019中国铸造工业展”于2019年10月28-31日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
(排名不分先后)
刘统洲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自2001年加入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机六院”)以来,先后担任项目设计师、总设计师、板块负责人、部门经营总负责人、铸造工程院院长、总经理助理等职务。在其参与或领导下,公司先后承担了多个行业内的重大项目的设计或总承包工作:
1.规划并设计重型机械、通用机械铸锻工业园–沈阳铸锻工业园;
2.设计并工程总承包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和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铸锻钢基地;
3.设计天瑞集团铸造有限公司机车车辆合金钢项目;
4.设计沈阳机床集团银丰铸造有限公司;
5.设计并管理北京第一机床(高碑店)铸造有限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铸造厂;
6.设计并监理铸钢件、铸铁件品质处于世界铸造业先列的国内铸造厂–宁夏长城须崎铸造有限公司、奥钢联-共享集团铸钢厂;
7.设计铝合金生产基地–新东北电气集团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新建熊岳铸造厂项目;
8.设计镁合金生产基地–哈尔滨东安镁合金项目
9.设计重型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生产车间–亚新科国际铸造(山西)有限公司 铸造扩建工程项目铸造车间;
10.设计管件生产基地–济南玫德铸造有限公司新建管件基地项目;
11.设计工程机械生产企业的铸件生产基地–徐工集团高端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
12.设计国内铸铁轧辊生产基地–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搬迁改造产业升级项目。
刘统洲同志先后担任了《铸造工程》、《铸造》和《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编委、中国铸造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理事,中国铸造协会绿色铸造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铸造协会一带一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铸锻协会副会长。刘统洲先后于2015年及2017年与全国铸造学会共同举办铸造绿色环保发展论坛,主持并做绿色工厂建设报告,组织和邀请相关委员单位及国内专家共同参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参与撰写了《铸造技术路线图》中“环保与安全”章节内容;《消失模铸造三星级绿色工厂设计》等多篇文章发表于《铸造》、《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铸造技术》等期刊。主编中国铸造协会行业团体标准《绿色铸造企业评价规则》一项。
于瑞水
玫德集团有限公司
于瑞水同志自1993年参加工作至今已26年,历任玫德集团有限公司出口部副经理、销售科科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集团母公司总经理。先后获得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热爱企业优秀员工”、山东省企业家协会第二十四届“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五金衡器协会“山东省五金衡器行业青年标兵”“五金制品行业销售标兵”、济南市企业联合会“济南市企业管理先进工作者”等各类荣耀奖项。该同志兢兢业业,拥护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业绩突出。该同志领导下的玫德集团有限公司的“迈克”商标已在全球102个国家注册,销售网络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的玛钢管件、沟槽管件、管接头、电力金具产品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该同志领导玫德集团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企战略。利用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创新平台,与比利时国家工业技术研究所、天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加强产学研融合,深耕流体输送领域,增强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带领公司先后完成了生产工艺由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经营管理由经验型向制度化、流程化转型;市场营销由卖产品向提供解决方案转型,玫德集团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稳步提高。
仲红刚
上海大学
仲红刚,男,1984年5月生,博士,副研究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材料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近终形制造分会委员。2007年6月在山东大学获学士学位,2013年4月于上海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领域:金属凝固过程及组织控制研究。研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连铸坯凝固过程热模拟试验机、大型钢锭凝固热模拟装置和双辊薄带连铸凝固模拟装置。发明的“连铸坯枝晶生长热模拟试验机”实现了离线热模拟研究连铸坯凝固过程这个复杂的“黑箱”,可较准确模拟工艺条件对连铸坯凝固组织影响规律,为研究连铸坯凝固、热裂、溶质偏析等问题提供了实验装备,获得国内外多家冶金企业及研究人员的高度认可,以委托研究和订购设备的形式进行了大量合作。
主持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等5项课题,参与了97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十三五重大专项计划课题等多个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在“脉冲磁致振荡连铸方坯凝固均质化技术”项目中以第五顺序主要完成者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罗永
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
罗永,男,1974年生人,现任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厂长,党总支书记。
工作期间,大力推进技术创新项目。
一是推动铸造清理自动化,并探索智能化清理技术。在铸造清理工序推行毛刺冲切、机器人自动化打磨作业,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由原来的日均清理0.66吨/天•人提高到1.05吨/天•人,目前正在推进50公斤以上中大铸件的自动化打磨,逐步实现铸造生产清理工序“三无”(无人、无声、无尘)目标。
二是大力研发新材料。推进球墨铸铁轻量化材质技术,以高强高韧为突破口,突破球墨铸铁材料的国家标准,工厂目前已经可以稳定生产QT400-18,QT480-10,QT550-10,QT600-10,QT700-8,QT800-5/6,QT900-5/6以及ADI1050-10, ADI1200-6,目前正在往ADI1050-12和ADI1200-8进行突破,其中ADI材料铸造产品年产近3000吨,已经被特种越野车和部分重载及轻量化要求的部件广泛采用。另一方面通过喂丝工艺实现蠕墨铸铁批量上线,实现蠕化率稳定达标。高强高韧材质、ADI及蠕墨铸铁技术已经成为工厂完全自己掌握的自主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三是大力推进经营降成本改善,铸件每吨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极大地改善了工厂的经营状况。工厂通过近几年的技术创新,若干项目及技术已经取得公司专有技术,同时部分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
占 亮
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
占亮,男,1985年8月出生,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高级工程师,辽宁省高层次人才、沈阳市高层次人才团队成员。2011年毕业后在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先后从事铸造铝、镁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和液态成形工艺技术研究,以及高端铝、镁合金铸件技术生产管理工作。
主要工作如下:
1.作为主要负责人先后承担了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04专项、辽宁省重大研发计划项目、民口配套项目、沈阳市“双百”工程和海军创新工程等项目的研制开发。研制出了高强耐热Al-Si-Cu-Mg铝合金、WE43、WE54和QE22A等高强镁合金,性能达到国内领先,生产的铸件综合性能得到客户认可,已应用于国家重点型号。解决了大型薄壁复杂机匣铸件的内部和尺寸精度控制的难题。现已实现多腔体多油路复杂航空铝合金机匣铸件批量生产,累计交付产值3800余万元,获得利润1000余万元,满足了重点武器型号的量产配套,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作为主要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分别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项。
3.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修订了GB/T9438《铝合金铸件》和GB/T1173《铸造铝合金》两项国家标准。在《铸造》、《特种铸造》和《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等杂志发表论文11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
梁立胜
江苏钢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梁立胜,男,1979年生人,材料成形与改性高级工程师(铸造),现任永冠能源科技集团副执行长,江苏钢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2年从事铸造质量检验工作,积极参与到集团公司的各项研发、过程管理等,并取得了较突出的工作业绩。曾获多项省、市级和行业荣誉。
(1)率先在永冠集团内从事NDT(无损检测)工作,并在国内为数不多的铸造企业推行球墨铸铁产品的NDT检测欧洲标准的运用,并参考欧标、美标建立起永冠集团球墨铸铁产品的NDT相关检测规程与工艺,同时参与球墨铸铁产品的NDT检测国家标准的制定;
(2)主导集团公司首批次关于新型陆上风电材质EN-GJS-350-22U-LT、EN-GJS-400-18U-LT以及EN-GJS-700-2U的开发与量产;
(3)参与集团公司针对球墨铸铁件压力容器的研制以及ASTM“U”钢印认证工作;
(4)自2016年全面主持永冠集团分公司江苏钢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铸造事业部工作以后,对各单位的各项工作予以精细化管理,确保公司三合一体系、能源体系等正常运行,同时对公司未来EHS(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整体规划与实施,与中国铸协、客户共同建立行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公司通过精益化生产、质量及EHS文化扎根等活动推行,使生产效益较以往提升30%以上,产品质量每年控制在98.5%以上的优质铸件,各项工伤事件及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5)参与并担当中国工程机械学会主办的由永冠集团冠名的多届“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工作,并参与相关评审工作,使全国各大院校在铸造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创建铸造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6)参与公司相关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及研发事项,主要有关大型精密产业机械零部件、大型高精密注塑机类零部件、大型陆地与离岸型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高强度铁素体化和高强度耐超低温冲击性能等球墨铸铁件的开发与量产;
(7)主导并参与集团公司的MES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主导“两化融合”体系的导入与运行,使传统手工造模企业向智能化企业转型升级,同时主导公司的“两化融合”的创建。
王立军
山东浩信浩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王立军同志长期从事企业运营管理及产品技术工艺改善工作,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工作以来,带领技术、质量和生产团队,引导并提升全员质量意识,聚焦并解决产品根本问题,缸体缸盖类成品率稳步提升。无论在企业管理还是技术改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工作业绩。
1. 聚焦过程质量,从根源上减少并解决铸件缺陷,降低废品率。(1)通过处理芯盒问题,解决砂芯松砂、表面粗糙等问题,有效提高缸体缸盖产品成品率,使康明斯缸体缸盖综合废品率由10%以上降低至5%;(2)通过多次试验,快速清理反馈,快速验证,成功攻克缸体渗漏、油道断芯和芯撑不熔等铸造难点问题,熙迈缸体渗漏率由15%降低为1%以内,油道断芯率由7%降低为0.1%以内,芯撑不熔率为0;(3)对现场砂芯浸涂设备进行改造,增加自动循环过滤装置,保证了质浸涂量稳定,砂眼缺陷从50%降低为20%;(4)对现场烘干及制芯设备提出自动化改造,烘干温度低于标准值,烘干炉自动停止工作,制芯温度低于标准值,设备自动停止制芯,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 重点关注降成本及提效率。(1)缸盖类产品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进实验,每月可减少使用15万个石棉垫,大大提高了砂芯粘结效率;对传统芯撑进行改型,推广新材料,仅在缸盖砂芯上推广使用的新材料,每年可比传统工艺成本节省30万余元;(2)优化缸盖组芯工艺,提倡砂芯配合间隙对尺寸的保证,通过实验将熙迈缸盖上所有芯撑去除,每年可节省芯撑成本约20万余元;(3)通过优化商用车转向机壳体浇注工艺,工艺出品率从57%提高到了75%,大幅降低了产品成本。
3. 加大节能环保整改。
他带领团队调整工艺和治理,大力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
王立军立足一线,有高度的创新意识、责任感和大局观。公司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提高33%,各项质量指标达到了浩德建厂以来的最高水平。2018年荣获公司“年度突出贡献奖”。
齐晓波
南阳飞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齐晓波,男,汉族,生于1974年11月05日,1997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2004年任西泵特种铸造公司技术部长;2009年7月取得工程师资格;2010加入中国共党;2011年任西铸公司技术副总;2012年评为企业优秀员工;2013年5月调任南阳飞龙铸造事业部技术副总经理;2013年9月任南阳飞龙铸造事业部技术副总兼质量副总至今。
2001年参与一汽大众2V排气歧管产品开发,主要负责模具设计,成功开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蠕墨铸件排气歧管,成为一汽大众优秀供应商。2004-2006参与上海大众高镍奥氏体球铁排气歧管,主导产品开发,此产品后由科技局评为“高新技术产品”,此产品于2008年获得上海国际铸造展览会“铸件金奖”,并获得发明专利(ZL2006 1 0107204.0)。2006年成功改进2V制芯工艺,单此一项为公司每年节约成本约30万元,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使用新型”专利(ZL2006 2 0032616.8)。2010年主导成功开发上海通用铸钢排气歧管,开发过程中采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使企业顺利进入通用全球采购体系,也拓宽了企业在铸钢材料产品方面的市场;2012年主导开发博格华纳奥氏体高镍球铁1.8T涡轮壳,属国家节能减排项目,为公司成功进入汽车发动机涡轮壳产品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1.8T转入南阳飞龙铸造事业部,9月在南阳飞龙公司成功通过上海大众公司最严苛的SRT试验(热冲击试验),同月通过博格华纳PPAP,10月份获得大众公司批量生产资格。2014年主持开发SGM LGE负压线产品。奥氏体耐热钢产品作为公司发展进程主要产品类型,是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项目,通过精心筹划,认真研究,对耐热钢用冷芯制壳工艺、涂料工艺、自动化制芯组芯系统、原辅材料标准建立、熔炼工艺、自动化浇注工艺,都取得很好的效果。2015年6月通过SGM台架试验,8月份批量生产。2015年,南阳飞龙铸造事业部铸三车间正式成立,到2017年为止共开发耐热钢涡轮壳产品21款,排气管产品8款。2017年菱重C13T、BW EA211、GEELY 1.5T等产品逐步进入批量。当前正开发的GM L96项目,都是属公司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2018年逐步通过PPAP,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虞 强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虞强,男,南昌航空大学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研究员,二级技术专家。1995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从事铸造铝、镁合金铸件铸造技术管理工作。
主要工作如下:
1.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了大型复杂薄壁镁合金铸造工艺研究,并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主持研究附件传动机匣铝合金铸件成形技术研究,获得集团公司个人三等奖;某航空发动机大型复杂铝合金和镁合金铸件研制,获得省部级二等奖;酚醛树脂覆膜砂水平热芯盒工艺研究,获得集团公司三等奖;某型发动机Z8尺寸故障攻关,获集团个人三等奖;复杂细长管路薄壁铝合金机匣铸造技术研究,获得集团三等奖。
2.先后承担公司复杂铝合金、镁合金机匣铸件的研制攻关工作,研制出了一系列复杂铝合金、镁合金机匣铸件,并装机使用,满足了型号工期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多项航空铝、镁合金材料及铸件的标准修订,并发表铸造相关论文。
王卫国
江苏吉鑫风能科技股份公司
王卫国,男,1985年出生,中共党员。2007年进入江苏吉鑫风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风电球墨铸铁件铸造工艺设计及工艺持续优化等方面的技术工作。目前担任公司技术中心铸造技术部部长,兼任中国铸造协会风电分会副秘书长、江阴市工程师学会理事会理事。
从业12年来,不断学习、尝试、探索。始终把提高铸造技术放在第一位。风电用球墨铸铁材料的研发及大兆瓦铸件为近些年风电铸件的发展方向。带领团队于2016年试验成功硅固溶强化铁素体材料QT600-10, 2017年完成硅固溶强化铁素体材料风电铸件的大批量生产开发;2017年与国内风电龙头主机厂金风科技,共同研发QT450-18AL新材料在风电铸件上的运用,并进行了批量生产,并通过相应疲劳测试。通过材料的开发,既满足了风机对铸件的强度等性能要求,又大幅降低了风机整体重量,满足了成本要求。铸造技术部近年来开发了国内外多家5MW至8MW的大型风机铸件,更于2018年在与国内及欧洲铸造同行的竞争中,率先成功开发了风电铸件全球最高兆瓦级产品12MW底座,克服了铸件轮廓大、壁厚厚、尺寸精度高、浇注重量重等铸造难点。
其个人参与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共15项,专利涉及组合冷铁,新型浇口盆等工装,复杂件、厚大件等铸造工艺,新材料研发及过程控制等多方面。这些专利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简化车间操作方法、提高铸件质量、控制铸造成本。同时2018年完成了3项新产品新技术成果。3项成果分别是:《风电用高强度低温球墨铸铁的研制》;《厚大断面高强度低温球墨铸铁风电铸件的研制》;《厚大断面高强度低温球墨铸铁QT600-10AL新材料的研制》。
为响应公司降本增效的号召,技术团队不断地通过技术优化与创新来降低铸件成本,铸造技术部从铸件毛净比、砂铁比、出品率、熔炼配料等多个方面着手改进。通过仿形砂箱、优化树脂砂配比、合理选择各种主材搭配、优化浇冒口设计、通过减少铸件表面缺陷合理设置铸件余量及补正量等多角度着手,从2017年起,共计为公司降本4000余万元。
作为一名铸造工程技术人员和一名团队带头人,工作中始终秉持着扎实的作风、任劳任愿、敢于直面困难的态度。同时团结队伍,提高技术团队技术能力,积极探索风电铸造新技术,努力成为集扎实的科研技能与丰富的管理经验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