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国内 > 正文

百亿市场换档升级可降解镁骨修复材料发展黄金期已至

国内 5个月前 2024-11-30 浏览 47

当前,我国骨缺损修复需求巨大。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事故、疾病等造成的骨骼系统功能障碍患者超过600万人。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国骨缺损修复材料市场以超18%的年复合增长率迅猛扩张。

据IQVIA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骨科等科室的手术量已攀升近10%。 年百万患者刚需的骨科市场,重心向生物相容性良好,且能满足临床各项性能需求的材料转移。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正迎来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机遇。

01 骨修复市场形势巨变,百亿市场被迫换挡升级 

长期以来,骨修复材料市场的主旋律一直是寻求能够替代“金标准”自体骨的有效方案。 现今,人工骨修复产品正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在市场更迭之际,作为一款结合生物材料科学、组织工程和3D打印技术,攻克国际难题且“可完全降解、高骨传导、促骨再生”的创新生物材料产品,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势必能抢占更多市场,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02 政策东风起,创新医用生物材料抢先机

实际上,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的市场潜力远不止于此。 一方面,新型可降解镁合金硬组织植入器械研发已被列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重点专项,“可降解医用镁合金材料”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组织开展的“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工作”。

另一方面,在骨科类产品全面集采的当下,其作为即将获批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保持着政策带来的红利。2024年7月,国家发布DRG/DIP收费2.0版发布。其中明确指出: 对保障复杂危重病例充分治疗、支持新药新技术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对因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新药耗新技术使用、复杂危重症或多学科联合诊疗等不适合按DRG/DIP标准支付的病例,医疗机构可自主申报特例单议。探索除外机制,对于符合条件的新药耗新技术在应用初期按项目付费或以权重(点数)加成等方式予以支持,后期积累足够数据后再纳入DRG/DIP付费。

在地方实践层面,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山东、河北、浙江等多个地区积极响应DRG/DIP改革,通过实施除外支付、特例单议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创新耗材与医疗器械的准入开辟了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

综合来看,在深受集采影响的骨修复材料领域,具有行业革新力的含镁骨修复材料产品,毫无疑问将成为骨科经销商打造第二业务增长曲线的新选择。

 十年笃行终不怠,大医精诚谱华章

精诚医学是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于2013年孵化成立,核心技术团队主要来自深圳先进院和香港中文大学。 共建有“深圳医用生物活性材料工程实验室”和“广东省医用生物活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大技术平台。

公司立足骨科、神经外科、口腔科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集研发、临床和注册上市全流程转化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十余年来,公司秉承“大医精诚”的理念,始终坚持原始创新驱动,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现今,公司核心产品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即将上市,诚挚邀请各位经销商携手并进,致力于实现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为广大患者带来福祉,共创健康未来!

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 END -
- 0人点赞 -
评论已关闭
not found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