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七项科技成果/动态入选2024中国镁行业大事件
随着镁的发展应用加快,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对2024年中国镁行业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总结(点击查看原文),梳理了过去一年中对镁行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进展。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有七项卓越的科技成果及动态成功入选,彰显了交大人务实创新、引领行业前行的精神风貌。
01 高亮不锈镁合金材料成功应用于联想笔记本电脑
高亮不锈镁是上海交通大学曾小勤教授团队和联想集团战略合作项目所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在联想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和产业链核心合作伙伴的通力协作下,攻克了材料制备、零件成型、高光处理、过程防腐、精致涂装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高亮不锈镁成功应用于联想笔记本电脑ThinkBook2024AI上,实现了该材料在业界的首次商业应用,该产品已于2024年1月9日在美国CES发布、4月份上市,获得2024年国际镁协会变形加工产品类大奖和《快公司》未来技术大奖。
02 镁合金构件成功应用于深空探月任务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SJTU思源二号(ICUBE-Q)”探月卫星伴随嫦娥六号探月任务成功发射。上海交通大学曾小勤教授团队面对太空腐蚀的挑战,创新性地研发了不锈镁合金,其具备轻质、高强、耐蚀、电磁屏蔽等特性,采用不锈镁合金制备的电控箱壳体相比传统铝合金减重30%,同时具备优异的高能粒子吸收和抗原子氧腐蚀能力,有效保障了卫星电子系统的长期安全服役,实现了高性能轻质镁合金在我国卫星电控系统的首次应用。
03 镁合金构件成功应用于天舟八号运载火箭
2024年11月15日,搭载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丁文江院士团队董杰教授课题研制的多个大型镁合金构件成功应用于本次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上。
04 校企联合开发全球最大4000T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机
2024年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伯乐智能装备发布全球最大4000T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机。本次发布的4000T超大型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机是迄今为止全球同类设备中压射吨位和注射量均为最大的机台,理论注射量高达17KG,一举改变了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基本只能用于3C、通信等行业中小型结构件生产的现状,使得大型、超大型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的制备成为可能,掀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以镁代铝,进一步轻量化的浪潮。
05 上汽发布全球首款量产半固态工艺镁合金电驱壳体
2024年11月29日,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举办了主题为“镁驱升级,不止于轻”的镁合金电驱壳体技术发布会。上海交通大学受邀作为唯一的高校科研机构,曾小勤教授团队出席参加了本次发布会并作主旨报告。此次上汽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电驱动总成的镁合金壳体及搭载该壳体的电驱动三合一总成。该产品为全球首款量产的基于半固态工艺的电驱镁合金壳体,壳体总重量为13.7kg。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是上汽对高性能、轻量化、低碳环保目标持续追求的体现,也是半固态工艺解决镁合金加工难题、提升材料性能的关键突破。
06 合肥镁氢材料及产品创制中心落户巢湖
2024年11月1日,合肥镁氢材料及产品创制中心签约活动在合肥市举行。本次活动开启了巢湖市与丁文江院士团队深度合作的新篇章,双方将共同打造院士团队合作类产业创新型的新型研发机构。
07 可降解镁合金临床应用取得多项进展
2024年6月30日,全球首款“可降解镁合金颅骨固定系统”正式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这是上海交大材料学院丁文江院士、袁广银教授团队继2023年底镁合金骨折内固定螺钉产品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后的第二款医用镁合金骨科产品正式进入临床试验。这一产品目前综合性能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有望填补世界颅脑外科手术材料领域的空白,为广大颅脑外科手术患者带来福音。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满怀希望地展望未来。新的一年,上海交大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持续深耕镁材料及工艺领域的科研探索,致力于开创更多具有创新性、高价值的科研成果,在镁行业的广阔天地中继续发光发热,携手业界共同助力推动镁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
来源:上海镁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